目前IWC 101專賣店展出的表款,它們都搭載雙層游絲機芯。
現代市面上的機芯幾乎都以扁平游絲為主,即使一線大品牌也皆然,因為這類游絲的優點在于方便大量生產。不過IWC近年的50,52,59,89,94與98等系列機芯都搭載高檔的雙層游絲,從中可見品牌對制表的用心(就連PP含萬年歷以下的功能也只采用扁平游絲,雖然扁平游絲也能達到精準走時的目標,不過雙層游絲代表的是更高階的工藝)。
資深鐘表收藏家曾士昕Roger表示雙層游絲的制作難度高,它的特點在于擺輪的擺動等時性佳、各方位受力點平均,方向差低,相對走時精準穩定。Roger順手分享了他收藏的一些IWC老表,這些表都搭載了藍鋼雙層游絲、螺絲平衡擺輪與慢擺的震頻,Roger認為這樣的規格最能體現制表精髓,而且價位合理,他說他大都是在三千美金內的預算入手。
Roger進一步補充,IWC近代的50000系列機芯是頂級機芯的標竿,在擺輪的4顆螺絲之外,擺臂上還裝有2顆砝碼,這是很高端的技術,除了微調快慢,亦可用來調校方向差。最后Roger總結:“精湛的機芯工藝讓鐘表有了溫度與深度,如果經典是文化,那工藝就是技術傳承,讓鐘表能永續經營?!?/p>
搭載雙層游絲的50000系列機芯,擺臂上的砝碼可用來調校方向差。
拆下自動盤可見啄木鳥上鏈機制。
圖為Roger收藏的一只有盒單、完整性高的18K IWC腕表。
Roger特別訂制的金質透明后蓋,可欣賞啄木鳥上鏈機制。
個人簡介Profile
曾士昕 Roger Tseng
鐘表收藏家、評論家,關于鐘表的收藏和專業知識均相當豐富,經常為相關報導提供專業見解,也常在報章雜志上發表文章。
" 2019-09-21 07:00:00